導語:很多人在發(fā)生地震的時候會束手無策,所以平常多學習防震減災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,未雨綢繆。那么,今天小編就來講講,地震危害程度是多少?地震的危害性有多大?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整理出來了一些需要的信息,希望大家從中學習借鑒有用的知識。
地震危害程度
地震
地震危害程度是當?shù)卣鹦∮谌龋喝藷o感受,只有儀器能記錄到;三度: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;四-五度:睡覺的人驚醒,吊燈擺動;六度:器皿傾倒、房屋輕微損壞;六-七度:房屋破壞,地面裂縫;九-十度:房倒屋塌,地面破壞嚴重;十-十二度:毀滅性的破壞。
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級
1度:無感--僅儀器能記錄到
2度:微有感--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
3度:少有感--室內(nèi)少數(shù)人在靜止中有感,懸掛物輕微擺動
4度:多有感--室內(nèi)大多數(shù)人,室外少數(shù)人有感,懸掛物擺動,不穩(wěn)器皿作響
5度:驚醒--室外大多數(shù)人有感,家畜不寧,門窗作響,墻壁表面出現(xiàn)裂紋
6度:驚慌--人站立不穩(wěn),家畜外逃,器皿翻落,簡陋棚舍損壞,陡坎滑坡
7度:房屋損壞--房屋輕微損壞,牌坊,煙囪損壞,地表出現(xiàn)裂縫及噴沙冒水
8度:建筑物破壞--房屋多有損壞,少數(shù)破壞,路基塌方,地下管道破裂
9度:建筑物普遍破壞--房屋大多數(shù)破壞,少數(shù)傾倒,牌坊,煙囪等崩塌,鐵軌彎曲
10度:建筑物普遍摧毀--房屋傾倒,道路毀壞,山石大量崩塌,水面大浪撲岸
11度:毀滅--房屋大量倒塌,路基堤岸大段崩毀,地表產(chǎn)生很大變化
12度:山川易景-一切建筑物普遍毀壞,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。
地震發(fā)生
地震的危害
地震是自然界中人類最兇惡的敵人,它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:建筑物與構(gòu)筑物的破壞、地面破壞、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、沿海地區(qū)的破壞等,此外,在有些大地震中,還有地光燒傷人畜的現(xiàn)象。
地震的直接災害發(fā)生后,還會連鎖引發(fā)出次生災害。有時,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,比直接災害還大。1932年日本關(guān)東大地震,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僅1萬幢,而地震引起的火災卻燒毀了70萬幢房屋。
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:火災,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;水災,由水壩決u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;毒氣泄漏,由建筑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;瘟疫,由震后生存環(huán)境的嚴重破壞或污染所引起等。
地震圖
地震發(fā)生如何自救
一、地震發(fā)生時我們在室內(nèi),應如何自救和逃生?
如果地震發(fā)生時我們在室內(nèi),來不及前往室外,就應該選擇相對安全的位置避震。
如果在家里,可以選擇躲到臥室床底下、衛(wèi)生間或者其他堅固的家具下方;如果是在學?;蜣k公室,可以躲到課桌或辦公桌下。在躲避的時候,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,防止煙塵的吸入。
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高層建筑內(nèi)(十幾層或者幾十層高的建筑物),來不及下樓,就要采取下列措施:
第一,打開房門,便于地震后逃生,也方便接受救援;
第二,關(guān)閉電源開關(guān)和燃氣閥門,避免因地震導致的次生災害,從而減少救援難度;
第三,不要乘坐電梯逃生,也不要跳樓逃生,等待強震過后再迅速有序撤離。
二、如果地震發(fā)生時我們在戶外,應該怎么做?
如果在戶外時發(fā)生地震,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就近躲避,不要隨意走動。
如果我們在比較空曠的地方,就蹲在安全的地方,不要隨意走動;如果我們在山下,就注意避開山邊地帶,因為地震后有可能發(fā)生滑坡和泥石流;如果在地震后遇到滑坡和泥石流,那就要想向垂直于滾石的運動方向快速逃離。
三、如果地震后我們被困在廢墟中,應該如何逃生?
如果地震后我們被困在廢墟中,要注意以下幾點:
首先,要保證自己的生存條件。爭取盡快找到食物和水,節(jié)約使用;同時減少活動,保存體力;如果有受傷,要想辦法進行包扎。
其次,應該爭取與外界取得聯(lián)系??梢宰屑毬犅犞車穆曇簦鎰e是否有人。聽到人聲時,可以通過敲打鐵管、墻壁等物體發(fā)出聲音,作為求救信號。但注意不要長時間大聲呼救,因為這樣很容易消耗體力。
其次,在無法與外界取得聯(lián)系的情況下,可以嘗試自己尋找通道。如可以向有光、通風的位置移動,清除一些簡單的障礙物來開辟通道。但需要注意,如果開辟通道過于困難(比如耗時長、費力大、不安全等),應該停止開辟,保存體力等待救援。
相關(guān)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