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近年來西北太平洋出現(xiàn)過的“雙臺風”甚至“多臺風”情況。例如2010年的“獅子山”“圓規(guī)”“南川”和2011年的“海馬”和“米雷”,以及2013強熱帶風暴蝴蝶(1321)熱帶風暴圣帕(1322)熱帶風暴菲特(1223)還有2013 臺風“菲特”與“丹娜絲”正形成罕見雙臺風等等。這些都是雙臺風效應(yīng)。那么你聽說過雙臺風效應(yīng)嗎?什么是雙臺風效應(yīng)?它的效應(yīng)成因有哪些呢?帶著這些問題來隨小編解開其中迷霧吧。
雙臺風效應(yīng)(又稱藤原效應(yīng))是指二個臺風靠近時,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(huán)狀,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(zhuǎn),旋轉(zhuǎn)中心與位置依兩個臺風相對質(zhì)量及臺風環(huán)流之強度來決定。旋轉(zhuǎn)時正常一個走得快些,另一個走得慢些,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。這個現(xiàn)象,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實驗中首先觀測到的,所以也稱藤原現(xiàn)象。
效應(yīng)成因:
藤原效應(yīng)源于日本氣象學家藤原(Fujihara)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。他發(fā)現(xiàn)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,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,呈氣旋性方向移動。兩個渦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趨勢。
雖然雙臺風效應(yīng)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(zhuǎn),但是,雙臺風效應(yīng)卻可以是千變?nèi)f化,并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(zhuǎn):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,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,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,甚至它們之間不發(fā)生雙臺風效應(yīng)。因此,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,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。
雙臺風效應(yīng)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(qū)域?qū)釒庑嗷プ饔锚氂械姆Q謂。在北大西洋,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“齒輪氣旋”。
基本分類:一般而言,最常見的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可分為三類
單向影響型
當一般較強與一般較弱的熱帶氣旋互相接近時,較強的那股熱帶氣旋會支配著較弱的熱帶氣旋的路徑,令那股較弱的熱帶氣旋繞著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(zhuǎn)。例如1994年的臺風添姆(Tim)對熱帶風暴云妮莎(Vanessa)的影響。
相互影響型
當兩股熱帶氣旋的強度相當時,那么,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(zhuǎn),直至兩者受到其它天氣系統(tǒng)影響其移動,或其中一方減弱,才會脫離互相影響的局面。例如1986年的臺風韋恩和臺風維娜、2009年的臺風莫拉克和天鵝、2010的強熱帶風暴獅子山和熱帶風暴南川、2011的強熱帶風暴米雷和熱帶風暴海馬。
合并型
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可能會把小的熱帶氣旋吸收,令它成為自己環(huán)流的一部份。情況就如1999年初的瑪吉把南海的低壓區(qū)吸收一樣(但要距離夠接近,及那股弱的熱帶氣旋不受其它天氣系統(tǒng)影響其移動才行)。
相關(guān)推薦
? ??》》》臺風有什么好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