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云

中云多由水滴、過冷水滴、冰晶或它們混合組成,有的高積云也可由單一的水滴組成。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-5000米之間。高層云常產(chǎn)生降水,薄的高積云一般無降水產(chǎn)生。
高層云
云體成均勻分布,灰白色或灰色,云底常有條文結(jié)構(gòu),多出現(xiàn)在鋒面云系中,常布滿全天。高層云一般由直徑5-20微米的水滴、過冷水滴和冰晶、雪晶混合組成。
高層云又可分成2類:
1、透光高層云
云層較薄,厚度均勻,呈灰白色,日、月被掩輪廓模糊,似隔一層毛玻璃。
2、蔽光高層云
云層較厚,足灰色,底部可見明暗相間的條紋結(jié)構(gòu),日、月被掩,不見其輪廓。
高積云
云塊較小,輪廓分明,在厚薄、層次上有很大差異,薄的云塊成白色,能見日月輪廓,厚的云塊成暗灰色,日月輪廓分辨不清。常成扁圓型、瓦塊狀魚鱗片或水波狀的密集云條。
高積云由水滴或水滴冰晶混合組成。日月光透過薄的高積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內(nèi)蘭外紅的光環(huán)或華。
高積云的成因與層積云類似。薄的高積云穩(wěn)定少變,一般預(yù)示晴天,民間有“瓦塊云,曬煞人”“天上鯉魚斑,曬谷不用翻”的說法。厚的高積云如繼續(xù)增厚,融合成層,則說明天氣將有變化,甚至?xí)a(chǎn)生降水。
高積云又可分成6類:
1、透光高積云:云塊較薄,個體分離、排列整齊,云縫處可見蘭天;即使無縫隙,云層薄的部分,也比較明亮。
2、蔽光高積云:云塊較厚,排列密集,云塊間無縫隙,日、月位置不辨。
3、莢狀高積云:云塊呈白色,中間厚,邊緣薄,輪廓分明,孤立分散,形如豆莢或呈檸檬狀。
4、堡狀高積云:云塊底部平坦,頂部突起成若干小云塔,類似遠(yuǎn)望的城堡。
5、絮狀高積云:云塊邊緣破碎,很象破碎的棉絮團(tuán)。
6、積云性高積云:云塊大小不一,呈灰白色,外形略有積云特性,由衰退的濃積云或積雨云擴(kuò)展而成。
前面我們已經(jīng)知道云主要是由空氣上升絕熱冷卻而形成的,這是云形成的共性,但是水汽在凝結(jié)或凝華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特點,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云狀,這是不同云形成的個性。
根據(jù)形成云的上升氣流的特點,云可分為對流云、層狀云和波狀云三大類。對流云包括淡積云、濃積云、禿積雨云和鬃積雨云,卷云也屬于對流云;層狀云包括卷層云、高層云、雨層云和層云;波狀云包括層積云、高積云、卷積云。
根據(jù)云底的高度,云可分成高云、中云、低云三大云族。然后再按云的外形特征、結(jié)構(gòu)和成因可將其劃分為十屬二十九類。它們主要是:
低云
包括層積云、層云、雨層云、積云、積雨云五屬(類),其中層積云、層云、雨層云由水滴組成,云底高度通常在2,500米以下。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下雨,雨層云還常有連續(xù)性雨、雪。而積云、積雨云由水滴、過冷水滴、冰晶混合組成,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,500米以下,但云頂很高。積雨云多下雷陣雨,有時伴有狂風(fēng)、冰雹。
屬于低云的有:層積云、層云、雨層云、積云、積雨云。
中云
包括高層云、高積云兩屬(類),多由水滴、過冷水滴與冰晶混合組成,云底高度通常在2,500-5,000米之間。高層云常有雨、雪產(chǎn)生,但薄的高積云一般不會下雨。
屬于中云的有:高層云、高積云。
高云
包括卷云、卷層云、卷積云三屬(類),全部由小冰晶組成,云底高度通常在5,000米以上。高云一般不會下雨,但冬季北方的卷層云、密卷云偶爾會降雪。
屬于高云的有:卷云、卷層云、卷積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