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(jié)俗稱過年,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。在春節(jié)期間,安徽馬鞍山的習俗也很豐富,比如“送春”、“凈年”、“歡團茶”、“拜年”等,同時也會舉辦各種活動以示慶祝。
馬鞍山春節(jié)習俗:送春
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,當涂鄉(xiāng)村人家都會迎來“送春”者。這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,俗稱唱“見樣歌”。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、曲調(diào)獨特,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。
送春時,送春者手持二胡、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,一邊說唱一邊伴奏。說唱內(nèi)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,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,后面的內(nèi)容則靈活多變,見到老人唱長壽,見到孩童唱聰慧;見到堂前雙喜唱百年好合;見到黃、綠(孝)春聯(lián)唱孝子、思親等等。唱得家主滿意一般都會賞喜錢?,F(xiàn)在不太多見,但每年還能見到。因為被一些討飯者所利用,群眾之反感。
馬鞍山春節(jié)習俗:凈年
為了過一個干干凈凈的新年,到了大年三十,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;把門上的舊聯(lián)、墻上的舊畫拆下?lián)Q新;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、該洗的洗干凈、該裝盤的裝盤;傍晚將水缸盛滿,并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(帶第二天吃)。
第二天,即大年初一,不用淘米、不用洗菜,不動刀和剪、地上不灑一點水;一天不動笤帚掃地,以免烏煙瘴氣,對客人不敬??傊WC大年初一整潔一新。
馬鞍山春節(jié)習俗:歡團茶
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,說是茶其實并無茶葉,而是由“歡團”、“咬頭”和糖組成的一杯糖茶。“歡團”是以糙米、糖稀為原料,用杯(小碗)制的一種球狀食品,以取“歡歡喜喜”、“團團圓圓”之意;“咬頭”是指棗子、花生仁、桂圓等耐咬的干果食品。
“歡團茶”用開水一泡,糙米自然散開浮上水面,“咬頭”則沉入杯底,喝起來既不覺燙,還又香又甜。“歡團茶”喝上一半,主人一般會來加點開水,俗稱“添財”。“添財”時,主人還會說吉利話,祝飲茶者一年里“發(fā)財”、“升官”、“學習進步”等。飲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將“咬頭”吃掉,以示一年到頭、從頭到尾都豐衣足食。
馬鞍山春節(jié)習俗:拜年
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賀卡拜年、電話拜年、手機拜年等多種方式,而傳統(tǒng)的當涂人拜年只有走動拜年一種,且大有講究。拜年的禮包“輕、重”一般人不太計較,但背包內(nèi)一般要帶一對(條)糕,背來背去以示“高(糕)來高(糕)去”、年年登高之意,回頭還要放回點禮品或其他糖點、花生等物,以示收獲而歸。
拜年最講究的則是拜年的先后順序。一般是先宗族,次舅父,再師父、后岳丈,爾后是姨表親等;于是,許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長輩、年初二拜舅父、年初三依此類推的拜年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