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那邊的戲曲包括湖劇、湖州琴書和湖州三跳。其中湖劇流行于浙江湖州、嘉興地區(qū)及杭州的余杭、臨安,江蘇的吳江、宜興,安徽的廣德等地,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,因吳興舊屬湖州府,故1951年定名為湖劇。
湖州那邊的戲曲有哪些
湖劇
湖劇,舊稱湖州灘簧,曾有“小戲”、“花鼓”、“湖州文戲”等稱謂。流行于浙北的湖州、嘉興各縣,及毗鄰的江蘇吳江、余杭等地,采用湖州吳語方言演唱。湖劇是浙北地區(qū)具代表性的地方戲曲劇種,是中國戲曲和湖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2007年4月,浙江省文化廳公示湖劇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。
湖州琴書
俗稱“胡琴書”,簡稱“琴書”。由于它是湖州灘簧的重要分支,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書稱做為“湖灘”,采用湖州吳語方言演唱。琴書的形成與湖州灘簧的另一個分支——湖劇密不可分。兩者在?。ㄇ┠?、音樂上互為相通,藝人亦常?!按畎嘧鲂颍謾n唱琴書”,而又各具特色。2007年4月,浙江省文化廳公示湖州琴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。
湖州三跳
俗稱“纖板書”、“三敲板”,簡稱“三跳”,皆因它的伴奏樂器是“三跳板”而得名。流行、分布于以湖州為中心的浙北各市縣,是一種用勸世調(diào)單曲往復,使用湖州吳語方言,說唱相間的地方曲藝。2004年以來,湖州市有關部門對三跳開展了保護和搶救工作。至2007年,湖州三跳(含桐鄉(xiāng)市)被浙江省文化廳推薦為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 。